除了咖啡和薯片,这些食物中也含有丙烯酰胺吗?
根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研究,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经油炸之后,都会产生丙烯酰胺。研究已知丙烯酰胺可致癌。但卫生组织表示,由于难以统计丙烯酰胺要到哪一个浓度才会致癌。 前一阵,大家热烈讨论了关于「咖啡和癌症」的种种。还有不少朋友关心,有哪些食物中含有丙烯酰胺,需要小心提防呢?
今天,就给大家做个解答。
▎我特别喜欢吃烤香的食物,比如生煎包、煎饺子、烤馒头片之类,煎烤成金黄色,又脆又香,是不是会带来丙烯酰胺?
是的。
烤面包、烤饼、烤面包片、生煎、锅贴之类,只要是淀粉类食物经过煎、炸、烤导致变色,都是美拉德反应的结果,所以必然会产生丙烯酰胺。
一般来说,越是烤得焦黄浓香,丙烯酰胺产量越大。
比如说,烙饼的丙烯酰胺含量在15-109微克/公斤之间,烤馍片在86-545微克/公斤之间。
虽然含量比咖啡薯片低得多,但因为一次吃的数量比咖啡多,zui终也会摄入不少丙烯酰胺。
不过,这些东西如果不是天天吃,偶尔吃一次是没关系的。我们要控制的是一天的总量,不是哪一种食品不能吃的问题。
▎颜色深的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,那老抽酱油和可乐也是黑的,里面含丙烯酰胺吗?
老抽酱油和可乐的黑色浓重,是因为添加的焦糖色素。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不一样,不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。
不过,各种酱发酵后颜色逐渐加深,过程中的确会发生美拉德反应,所以我相信酱油、豆酱、甜面酱也都含少量丙烯酰胺。
但因这些食物的加工并不涉及12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(丙烯酰胺的zui适宜产生温度),产生量会很小。
再说,酱油、豆浆、面酱之类调味品很咸,每天只吃一勺两勺而已,所以无需担心从这个途径摄入过多的丙烯酰胺。
▎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等黑色的食物,是否也含有丙烯酰胺?
丙烯酰胺是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,不是植物天然长出来的。
黑米、黑芝麻、黑豆等食物的黑色来自植物天然合成的花青素,和加工烹调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一点关系没有,不涉及丙烯酰胺问题。
花青素易溶于水,浸泡后会掉色,遇酸遇碱会变色,而烹调产生的深颜色没有这种特性。
▎可可和巧克力颜色都很深,和咖啡差不多,会含有丙烯酰胺吗?
可可和巧克力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,所以也含有丙烯酰胺。
但是因为每天平均摄入量小,从一年角度考虑,这些食品带来的丙烯酰胺数量远不及面包饼干油条烧饼等,无需担心。
▎红烧肉在烹调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,是不是也含有丙烯酰胺呢?
是的,红烧肉zui后颜色加浓的过程会带来较多美拉德反应,产生丙烯酰胺。
令人安慰的是,测定表明红烧肉中所含的丙烯酰胺只有42微克/公斤,是咖啡、薯片等的50分之一都不到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如果大碗吃红烧肉,一下子吃半斤,那么摄入的丙烯酰胺数量和喝一两杯咖啡也差不多了。
▎很多中药也都是黑色的药丸,是不是也含有丙烯酰胺?
药物就不说含丙烯酰胺的事了。
- 先,药物中比丙烯酰胺毒性大的成分很多,为了治疗只能接受它们。
- 其次,药物不是长期服用的,食物却会吃一辈子。
- 第三,药物吃的量小,食物吃的量大。
所以药物有毒性能容忍,食物则要严格要求。